競逐AIoT應用商機 業者創新力百花齊放

出處: EE Times Taiwan

一直以來,物聯網(IoT)的市場發展相當受到矚目,而在人工智慧(AI)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之後,所衍生的AIoT應用與市場機會更是使其成為業者產品研發的焦點,以期可以最創新的AIoT產品競逐市場商機。在今年「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的南港IC育成中心發表暨展覽會中,共有十一家知名企業參展,展示最新技術成果,吸引了眾多業界專家和愛好者的目光。參展企業包括塔台智能、萬勝發科技、麗鴻科技、寬緯科技、繁晶科技、錸新科技、聖德斯貴、聚典資訊、訊灝晶片、天狼星電子及振生半導體,全面呈現物聯網與AI領域的創新實力,帶來未來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

把關AIoT裝置電氣安全——萬勝發聚焦USB Type-C PD保護元件研發

AIoT應用涵蓋的領域相當廣泛,舉凡智慧手錶、智慧型手機,到筆記型電腦、PC,甚至智慧車輛都可以囊括在AIoT裝置的定義之中,而這些裝置需要與外部裝置或是人們進一步「互動」的方式,通常需要倚賴有線與無線通訊介面技術。目前,最常見的有線介面為即將大一統有線傳輸領域的USB Type-C。

自成立初期專注於開發應用於電視和機上盒(STB)的電源管理IC (PMIC)的萬勝發科技,擁有多年累積的混合訊號技術研發能力。萬勝發科技行銷業務副總李景耀表示,看準越來越多AIoT裝置朝高電壓邁進,並以USB Type-C作為傳輸接口,支援USB Type-C PD充放電技術,且USB Type-C PD電壓規格也不斷提高,保護元件的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因此,萬勝發科技以公司高壓混合訊號電源管理IC核心技術為基礎推出一系列USB Type-C解決方案,包括內建功率開關的USB Type-C下行埠(DFP)控制器、Type-C VBUS功率開關,以及Type-C端口保護器等產品。

 

萬勝發科技行銷業務副總李景耀

 

李景耀指出,鎖定USB Type-C保護解決方案產品開發的主因在於,隨著歐盟頒佈《DIRECTIVE (EU) 2022/2380》指令,符合13類Radio Equipment定義的產品若要在歐盟市場銷售,必須使用USB Type-C作為充電接口;再加上客戶對系統保護要求日益嚴格,以及現今的裝置皆走向輕薄、短小的外觀設計,使得傳統的被動保護元件和多種離散元件組成的保護電路已難以滿足需求,更凸顯出主動式保護元件,如電子保險絲(eFuse) IC的優勢。因此,即使目前在保護元件市場中充斥著許多知名的業者,萬勝發科技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和客戶需求,開發一系列的eFuse保護零組件,讓客戶的電路設計具備設計彈性,「這是不僅是萬勝發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的產品還能為客戶帶來更多高效保護與成本優勢,因此無須擔心所謂的『高整合』電源產品,會影響萬勝發科技保護元件的市場空間。」李景耀強調。

除了,USB Type-C解決方案之外,萬勝發科技的產品還包含電平轉換器、負載開關、USB Type-A解決方案、全電壓範圍電子保險絲,以及高壓線性穩壓器。未來,萬勝發科技將以Type C PD應用為產品開發的核心,推出Type C PD 3.1應用相關產品,與40/60V/80伏特eFuse,並計劃進一步拓展至PC、消費性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

AIoT裝置「互動」關鍵——天狼星電子專注短距無線射頻技術

AIoT裝置之所以能夠具備智慧,除了AI技術的協助之外,各式有線及無線通訊技術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透過通訊技術不僅可與外界人及物溝通,也能將資訊上傳雲端進行分析、訓練,以不斷強化自身的智慧。雖然有線傳輸介面已開始「萬流歸一」;但無線技術方面仍是百家爭鳴的狀況,更何況AIoT裝置輕薄、低功耗已成大勢所趨,因此為相關產品製造商帶來不少設計挑戰。

為解決市場上科技與創新領域中的關鍵痛點,致力於透過先進技術推動產業的進步,專精Wi-Fi、藍牙(Bluetooth)、5G NTN等所有相關的短距離無線射頻(RF) IP技術開發的天狼星電子,成立的宗旨即是「智慧連接: 為產業開發具有高效性能的解決方案,並透過不斷創新來引領業界潮流」。天狼星電子執行長吳駿邦表示,公司技術的獨到之處包括Wi-Fi 6/6E/7支援射頻IP 的最佳化、小面積及低功耗設計,以及高效能射頻數據。這三個特性不僅可以解決Wi-Fi 6/6E/7運作頻段多樣,且使用6GHz頻段將衍生的射頻設計複雜度與高門檻,還能夠針對AIoT裝置與低功耗應用,以及最佳化射頻面積,使得客戶的射頻IC具備極大成本優勢和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天狼星電子無線射頻技術採用創新的射頻架構,可進一步提升射頻整體效能,同時還能媲美國際一線業者的產品。

 

天狼星電子執行長吳駿邦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天狼星電子在無線射頻IP技術的開發經驗豐厚及堅強的研發團隊,再加上與短距離無線業界領導的夥伴密切合作,吳駿邦指出,早在2023年天狼星電子早已領先IP 業界率先推出Wi-Fi 6/6E射頻IP技術,並領先業界率先提供RFD interface等技術服務,除了協助客戶實現更高度整合解決方案,在設計過程中可以縮短至少8~10個月的開發週期,還能進一步節省龐大的開發成本。新的Wi-Fi 7 射頻IP,目前已經進入頻寬升級,從80MHz提升到160MHz,甚至到320MHz,目標將提供更高階的規格及高吞吐的應用範疇 同時也會針對車用市場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升產品競爭優勢。

「種種優勢,以及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的深度客製化設計服務,這些都是天狼星電子能在無線射頻市場站穩一席之地的原因。」吳駿邦強調。

未來,在射頻技術領域,天狼星電子將持續推動射頻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尤其是在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的無線通訊、物聯網、5G/6G通訊技術等領域。例如5G NR-NTN 應用等,目標未來提供與衛星通訊系統無縫對接的射頻技術提升。

AIoT時代最佳資安工具——振生後量子密碼學安全晶片固若金湯

AIoT應用組成要素除了作為與外界互動的通訊技術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感測器作為機器感知外界的橋樑,而裝置內部的處理器大腦與記憶體則是處理與儲存著使用者各式各樣的「機密」。這些機密或隱私如何防止被有心人士竊取,進而造成人身安全的危害或財產的損失,也隨即成為AIoT時代的重要議題。

更甚者,人們都了解AI技術的優勢,當然駭客也理解。事實上,AI技術如火如荼的深入各行各業的同時,量子技術也有進展,這意味著量子電腦也可能成為新的安全威脅;甚至專家學者們也提醒,量子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將使得傳統加密演算法不再安全,預計2030 年時將會被全面破解,屆時駭客將能輕易地竊取所有機密資料。因此更難以防範的資安問題也浮上檯面——如何有效防止駭客利用AI與量子運算技術「升級」網路攻擊的效果?振生半導體營運經理李鳳凰表示,以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PQC)為基礎的安全晶片(security IC)將成為最佳的解決之道。

 

振生半導體營運經理李鳳凰

 

有鑑於此,振生半導體執行長暨創辦人張振豐致力研發可抵抗量子電腦攻擊的後量子密碼學技術,並以提供「最佳的晶片資訊安全解決方案」為宗旨,促使振生半導體成為國際上第一家研發完成並生產出基於物理不可複製功能(PUF)的後量子密碼學安全晶片的業者。李鳳凰指出,當前資安市場多數以軟體保護為主,例如目前市面上的PQC方案大多依賴軟體實現,這使得安全性無法達到最佳化。振生半導體則是將PQC防護直接嵌入硬體中,並提供完整硬體資安模組,讓客戶毋須煩惱整合多項資安 IP 的複雜程序,即可從根本上保障資料安全。

不僅如此,振生半導體率先結合PUF與PQC,亦即以PUF作為PQC模組中最為重要的金鑰生成來源,將PQC的安全性提升到更高的防護等級,全面提升硬體安全等級。此外,振生半導體的安全晶片符合美國國家標準局(NIST)最新發佈的 PQC 標準FIPS-203和FIPS-204抗量子安全晶片規範,以及PQC IP運算速度較現有解決方案快三倍的優勢,可顯著提升AI攝影機、金融交易、通訊系統等需頻繁處理加密、解密過程的應用領域效能,因此產品已成功打進AIoT、金融科技與軍事國防領域。「未來,振生半導體將持續資在安防護領域超前部署,並專注開發相應的韌體及前端設計,使硬體與軟體能夠完美整合,提供合作夥伴全方位的技術支援。」李鳳凰強調。